-
李永樂:比人工智能更可怕的是……
最后更新: 2023-08-12 10:19:562. 數學原理
說了這么多歷史和人物,計算機到底是如何實現智能的?我們來說一下數學原理,那就是損失函數和梯度下降,這個問題稍微有一點復雜,但是只要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就一定能夠聽明白,因為它只涉及一次函數的知識。
我們可以先舉一個例子,比如房價與房子的面積之間的關系,我們大致知道,房子的面積越大,房價就越貴。但當我將這些數據標記在這張圖上時,會發現它們并不在同一條直線上。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解釋房價與面積的關系呢?
我們設想用一條線,讓這條線最接近這些點,讓這些點和線的距離之平方和最小,這樣,這條線就是最完美的,這種現象稱為,利用最小二乘法找到一個擬合。換句話說,我們需要找到一個誤差函數,即預測值與實際值的差別到底有多大。如果預測值和實際值的差別最小,我們就說這個預測是最完美的。如果不完美怎么辦?那就調唄,調整這根線的位置。
這根線由幾個參數決定呢?許多小朋友知道,一個是斜率,一個是截距,就涉及這兩個參數。因此,我們只需調整斜率和截距,觀察什么時候這條線與這些點之間的距離平方和最小,這時,就稱為誤差函數最小。
如何確定損失函數的最小值呢?我們有一種數學方法,稍微有些復雜,大致意思是,假如誤差較大,我們可以設法在某個特定的點上進行調整,直到找到最完美的值。
說起來這并不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但我們知道,現實生活中,一個房子的價值并非由面積決定,除了面積之外,我們還需要考慮許多因素,將許多參數放入這個方程中。在數學領域,預測值可能由許多參數構成,它們并非直線或二維,可能是高維空間。盡管如此,我們仍可在高維空間中尋找到誤差值最小的點,也就找到了預測值。
這正是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我們需要找到一個預測,你給我一些輸入,我獲得一個輸出,當預測值最小,它就是最準確的。
就像剛才我用小天才智能手表拍攝小狗時,它不停地去尋找拍攝對象是什么東西時能得到誤差函數最小,結果發現,在威爾士柯基犬這個類目下,誤差最小,從而判定它是一只威爾士柯基犬。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人工智能的訓練的過程。
3. 神經網絡原理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神經網絡的原理。
神經網絡這個詞我們都聽過,大家是否經常看到這張圖?
有沒有同學知道它的含義?左側表示輸入的數據,中間表示一些神經元計算,最后有一個輸出結果。例如,如果我們輸入大量數據點,最后,它告訴我們是一只威爾士柯基犬,從左到右,每個圓圈我們將其命名為神經元。
那為什么叫神經元,不叫計算機元?這是因為神經網絡就是模擬人的大腦而產生的。這是一個人腦的神經圖,可能高中同學們應該學過神經元細胞。左側有一個樹突,將上一級神經元的信息收集起來,然后經過軸突,再通過突觸傳遞到下一層。因此,神經元具有輸入、運算和輸出這樣一個結構。人們覺得這很有趣,神經元居然可以接收信號,通過計算,再傳遞給下一層神經元。
在1943年,美國有兩位神經科學家,一位叫皮茨,另一位叫麥卡洛克。他們分析了人類的神經結構,認為人類的腦神經元是一個多輸入、單輸出的系統,而且輸出只有兩種,0和1,如果輸出為1,則向下游傳遞,信息如果輸出為0,則不向下游傳遞。
比如一只蚊子輕輕落在我的皮膚上,可能我皮膚上的神經元受到了刺激,但它們覺得刺激太小,所以拒絕向下游傳遞。下游可能不知道,但是如果有一個鉛球砸到我的胳膊上,這個時候所有神經元都會猛烈地向下游傳遞,我就知道這件事了。
因此,神經細胞是否向下傳遞并不一定,取決于它的運算結果。
因此,他制作了一個人工神經元模型(MP模型)。神經元有許多輸入,經過計算后得出一個結果,根據結果的大小決定是否向下游傳遞信息。如果我決定要向下游傳遞信息,那么Oi輸出為1,在計算機上稱為高電平,在人腦上,稱為傳遞神經遞質。這個過程中需要經過Sigmoid方程,這是為了引入非線性,我們暫時不考慮。總之,通過計算將上游輸入轉化為一個結果,決定是否下一步輸出。
我們剛才討論過房子問題,需要尋找一個最優解。在尋找最優解時,需要調節很多參數,例如調節直線斜率和截距,這就是不斷訓練模型的過程,這個過程就像我們小時候,跟爸媽出去,你問“這是什么”,媽媽說“這是摩托車”,下次你看到自行車,說“這是摩托車”,媽媽說“不對,這是自行車”,你就區分了摩托車和自行車。這個過程就是不斷調節你的內部參數的過程。這是神經元的原理。
通過這樣的操作,我們可以讓計算機理解圖像。例如,大家可以看到左邊這張圖,實際上是一個英文字母X,大部分同學都能看出來。但計算機不懂X,也不懂你想跟他說什么,它只能看到黑和白這兩種狀態,黑是1,白是0,于是計算機把這個圖形轉化成一個數字矩陣。問題是,變成數字矩陣后,計算機如何知道它是一個X?
我們不能告訴計算機,記住了,這就是X。如果你只告訴計算機這一點,那么圖形稍微旋轉一下就不是X了嗎?圖形擴大一下就不是X了嗎?所以我們不能告訴計算機,只要記住這就是X,其他的都不是,這樣做就不叫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就是在告訴它一些事情后,進入新的領域也能識別,怎么做到呢?這就是人腦和計算機非常不同的地方。
我現在展示一張電影截圖,大家知道這是來自《黑客帝國》。黑客帝國描述了整個世界都是數字世界。在我們看來的圖像,在計算機看來都是一大堆數據點,但問題是,這些數據點進入計算機后,計算機如何知道它們具體是什么?其實很簡單,靠神經網絡。
簡單神經網絡可以分為三層,輸入、隱藏和輸出,深度神經網絡有很多層。首先,你需要提供大量數據,例如一大堆的0、1,輸入完成后,再調節參數,把輸出再連到下一層的輸入上。
比如,圖上第一層是5個神經元,第二層是7個神經元,那么在這5個神經元和7個神經元之間共有35個連接,它們之間的連接都需要調整,所以每個連接都會有參數,一旦網絡擴大,參數會非常多。
如果只判斷一個圖像是否是X,可能一層神經元就夠了,但如果想判斷更復雜的圖像,比如一個人或一只狗,就需要使用多層神經元,那就是深度神經網絡。然而,全連接的網絡復雜度實際上太高,需要的計算量非常大,正因為計算量過大,傳統意義上人工智能并沒有太大發展。也有些人認為,人工智能是無法實現的。
這張圖展示了人工智能的起落。
我們可以看一下,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提出了AI的概念,1959年提出了機器學習,第一次浪潮發生在大約1970年代,然后第一次陷入低谷,因為過去的算法存在一些問題。第二次浪潮是在美日兩國立項AI的研究,后來又進入低谷,因為市場不大。最后一次浪潮是深藍戰勝世界冠軍,自那之后,人工智能發展特別迅速。目前全世界所有科技公司基本都在搞人工智能,因為它的作用實在太大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史岱君 
-
碧桂園已籌備債務重整 近期啟動相關程序
2023-08-11 08:17 觀網財經-房產 -
“為了這組高清圖,我們前后花了10年時間”
2023-08-10 08:24 -
LK-99只是電阻很高的劣質材料?北大等團隊研究結果公布
2023-08-08 22:05 -
香港大學獲822.6毫克嫦娥五號月壤樣本
2023-08-08 14:12 香港 -
國產薄煤層采煤機打破世界紀錄
2023-08-08 07:45 科技前沿 -
美國復現核聚變點火,并突破凈能量增益紀錄
2023-08-07 12:04 科技前沿 -
可穿戴!我國科學家率先打造出有彈性的鐵電材料
2023-08-04 09:38 科技前沿 -
“如果超導這么容易做,那就讓大家土法煉鋼去”
2023-08-03 10:59 科技前沿 -
專家:韓國團隊公布的超導體“極大概率”不能實現室溫超導
2023-07-30 18:28 -
韓團隊室溫超導開啟人類新紀元?3小時提交兩篇論文,樣品被指有瑕疵
2023-07-28 08:22 科技前沿 -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掛牌,取代原上海巴斯德所
2023-07-27 15:45 -
專訪英特爾高管:量子計算產業化,還有哪些“坑”要填?
2023-07-24 09:53 觀網財經-科創 -
我國載人登月火箭主發動機試車連續成功
2023-07-23 20:03 航空航天 -
我國成功發射四象01星等4顆衛星
2023-07-23 11:24 航空航天 -
我國載人登月火箭主發動機完成飛行任務要求驗證
2023-07-23 09:31 航空航天 -
突破國外長期封鎖,國產核磁共振儀實現量產
2023-07-22 22:00 -
專訪:除了使用最強光刻機,英特爾制程反超臺積電還有哪些招數?
2023-07-22 15:22 觀網財經-科創 -
神十六航天員圓滿完成出艙任務
2023-07-20 21:50 航空航天 -
電磁彈射微重力實驗裝置(4秒)啟動試運行
2023-07-19 15:06 科技前沿 -
國內首臺氫能源地鐵施工作業車在湖北襄陽下線
2023-07-18 16:35 科技前沿
相關推薦 -
想給中資控股港口“潑臟水”,特朗普手下卻打了廣告 評論 59中國,找到一條“拯救世界”之路! 評論 113中國政府就黃巖島領海基線發表聲明 評論 215“臺積電答應美方要求,急于向特朗普證明…” 評論 163“中國提議交換樣本,美方至今沒吭聲” 評論 578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