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寧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
除了發賀信打電話,中美還應咋溝通
首腦互訪,必是當務之急。最高層級的溝通,往往比溝通直接取得的成果更加重要,它能為未來中美合作奠定堅實的人本基礎,垂范政府部門間合作。在多邊場合的雙邊溝通是次優選項:時間限制容易使會談流于形式;況且,若有第三國,很難避免厚此薄彼而最終互相猜忌的局面。[全文]
-
克里來了,還要尋找中美的“末日彗星”嗎?
中美關系過去成功的基礎是共同面對的蘇聯威脅,而當前困難源于后冷戰時代山姆大叔視中國作最大假想敵。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上的傲慢與偏見讓美國上至政治精英下至普通選民的反華情緒不斷發酵至于以兵燹相要挾。然而,不同物種為了生存都能精誠合作,遑論同住地球村的同種生物。[全文]
-
為什么TPP條款大公司早都知道,公眾卻不知情
奧巴馬政府將TPP條款列為國家機密,在談判前幾年將美國公眾、甚至議會完全蒙在鼓里。之后才為議會提供了有限制的知情權。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500多名大公司背景的“貿易顧問”卻有特殊途徑接觸談判文本。[全文]
-
你有沒有嘗過那種叫soma的藥?
英人赫胥黎(小說家,不是那個人類學家)的小說《美麗新世界》里就有一種藥叫soma,像是無副作用的鴉片。如果soma無限供應,則人們的效用很高,也即經濟運行良好。但是這種情況下,世界大約只有soma和一些生存品的生產了,經濟數據會很難看。[全文]
-
世界經濟新常態是“宅”出來的?
強時間屬性消費品(如電視、游戲、網頁瀏覽、網絡視頻)的生產技術進步及隨之而來的低價格,造成人們分配更多時間給此類消費。在一般均衡中,勞動時間降低,其他消費品需求不足,投資放緩,經濟停滯不前。這些正是世界經濟新常態的表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