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會師資深外匯觀察員
-
境外疫情驅動下的人民幣持續升值,能否對抗通脹?
人民幣4、5月份的強勢行情本質上是2020年6月以來升值大勢的延續,其背后的主要支撐因素是疫情背景下海外需求的超預期擴張,美元指數貶值和外資增持人民幣資產起輔助作用。[全文]
-
你適合炒股嗎?否定的理由也許只有一個
在考慮未來股市是否還有上行空間前,首先需要問一下自己“你真的適合炒股嗎?”千萬別以為筆者接下來要扯上一大堆關于經濟學理論基礎、基本面分析能力、投資者性格特征、技術指標運用熟練程度等等老生常談的問題。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一個字就夠了。[全文]
-
人民幣下跌,要關注哪種“資本外流”
在當前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貿易形勢下,對市場預期的管理尤為重要,預期惡化對跨境資本流動的主要影響不在于刺激國內的資金外逃,而是令本應流入的資金站在門外觀望,導致外匯儲備的進水口堵塞,進而加劇外匯儲備的管理難度,進一步動搖投資者信心。[全文]
-
憑什么用美國的M2來衡量人民幣?
大眾輿論喜歡用中國龐大的貨幣供給存量數據做論據,以證明人民幣現在的匯率被嚴重高估,應該大幅度貶值,不少學者也持有類似觀點。但十分接地氣。甚至有網絡寫手直接拿中、美兩國的M2數據對比一下就算出了美元對人民幣的所謂“合理”匯率。[全文]
-
外匯風險準備金重啟,央行傳遞什么信號
2017年9月央行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0,時隔不到1年,外匯風險準備金又來了。很多朋友問,這是否意味著人民幣的貶值終于告一段落了?因為監管當局似乎已經明確釋放了對人民幣近期快速貶值的不滿信號。但這其實不是簡單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全文]
-
人民幣匯率再變,需要密切關注市場情緒
在市場情緒較為穩定,民眾對人民幣沒有中長期貶值預期的情況下,美元指數即使升值,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幅度也會比較小。但端午節后,隨著市場情緒的變化,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壓力可能大幅增加,即使美元指數短期回落,人民幣依然有繼續走弱的可能。[全文]
-
看見美元漲就想跟風?可要小心了
個人投資者最初買入美元時,至少在其潛意識當中相信在持有期內,美元對人民幣的升值幅度會超過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利差。但美元對人民幣升值幅度越大,美元掉頭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特別是當匯率波動引起監管關注的時候。一旦運氣不好趕上這種行情,那就虧大了。[全文]
-
企業舉借外債,會壓垮人民幣嗎?
如果借款企業的資質很差,沒有足夠令人信服的償還能力或充足的擔保,是不可能從國際市場大規模、持續融資的。而能夠從國際市場持續融資的企業,一般也不會突然大規模地償還低成本資金。因此,不能一看到外債規模上漲就立即聯想到世界末日。[全文]
-
人民幣連跌,為何沒人敢做空
5月2日的行情再一次說明,在人民幣持續貶值的情況下,境內投資者的總體情緒是相當穩定的。投資者已經能夠非常理智地看待美元走強導致的人民幣被動貶值,在交易中共同采取了“盯著美元走”的策略,似乎誰都不愿意冒險主動做空人民幣。[全文]
-
人民幣進入貶值通道了嗎?
若美元指數繼續上攻,人民幣對美元雖然會繼續跟隨走弱,但貶值幅度將遠小于美元指數的升值幅度,達到美指升幅的一半幾乎就是上限;反過來,一旦美元指數上行遇阻,人民幣快速回升的概率較高。[全文]
-
貿易戰必然導致人民幣貶值?
貿易沖突對人民幣匯率方向上的影響其實是高度不確定的,人民幣是否升值過度也十分值得商榷。我們不能以個體投資者的心態來揣摩監管當局的立場,所以企業在做結售匯決策時需十分慎重。[全文]
-
美國人也許已嗅出了風險的味道
從歷史經驗看,美國對外證券投資規模的爆發性增長往往發生在美國經濟出大問題的前夜。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自己人肯定最清楚自己的情況。但至于最大的問題是什么,估計經濟學家們很難達成一致,但從資本流動數據看,似乎不少人已經嗅出了風險的味道。[全文]
-
人民幣在醞釀新一波強勢行情嗎?
對于具有一定對外開放水平的大經濟體而言,始終會面臨復雜的國內外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沖擊,而這些沖擊基本都會對資本流動和市場情緒產生影響,進而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所以貨幣當局想將匯率維持在某一個近乎固定的水平是十分困難的。[全文]
-
匯股雙殺?人民幣下跌和股市沒關系
筆者問了一圈,沒有一個一線交易員看到了明顯的央行入市干預的證據,所以人民幣的調整可能主要就是一次市場情緒的調整,和央行的關系不大。當然,對于央行來說,出現這種調整肯定不算壞事,這種自發的雙向波動也是其一直希望看到的。[全文]
-
企業和個人購匯很難?你可能被網絡輿論誤導了
一線從事結售匯業務的人,包括銀行的總行交易員和分支行的客戶經理,普遍感覺2017年以來,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購匯,基本回到了2015年8.11匯改之前的狀態,只要能夠提供真實的貿易單據等證明材料,購匯是可以得到滿足的。[全文]
-
央媽該不該出手?可要頂住輿論壓力啊
如果說2017年通過打擊貶值預期重新樹立了市場對監管的敬畏,那么2018年則是令市場對人民幣的定價規則建立信心的關鍵年份。在此過程中,監管當局可能要承受相當沉重的輿論壓力,但一旦中長期基本穩定真的被公眾相信,其長遠好處值得付出暫時的代價。[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