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德文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
村集體對新增耕地收取有償使用費,何錯之有?
基層工作有復雜性,非常遺憾的是,今天少有人會去理解和正視這種復雜性。出現了干群矛盾,一桿子把矛盾打在干部身上,完全不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全文]
-
解讀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千萬工程”不是造點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要量力而行,也要適應群眾的訴求,完全沒必要好高騖遠。群眾有需要,政府需要回應;群眾沒有需要,就要緩一緩,不要替群眾著急。[全文]
-
調查研究得“說人話”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結果出現了諸多形式主義問題,調查研究成了擾民和折騰基層。很多領導干部,自然而然把調查研究當做一件任務來做,順其自然地安排給了下屬。[全文]
-
孤島效應是社會一大公害
人人都在義正嚴辭伸張權益,唯獨不講公義。[全文]
-
農村集體聚餐要提前備案、簽承諾書?滑稽!
這份“提示”的各種要求,非常不接地氣,不符合基層實際,最終肯定會造成基層負擔。[全文]
-
干部和群眾對基層工作的認知,有極大差異
干部覺得自己很忙,群眾不理解;群眾覺得自己總見不著干部,干部在尸位素餐。[全文]
-
與其爭論尋釁滋事罪,不如關心為何法律很難在基層有效執行
吉林浮橋案的當事人其實在多年內不斷違法,有關部門也一直在處罰治理,但最終都無法解決,所以演變到這個地步,其核心問題是法律和法律的實踐存在無法觸及的層面,沒有辦法有效規制基層的灰色利益及其違法行為。[全文]
-
第一書記、指導員、工作隊…五花八門的領導都來了,還要村干部干嘛呢?
關鍵是,這些駐村干部,他們還是照拿工資,而他們單位往往也是人員緊張。就筆者的調研情況看,除了極少數機關事業單位可以人員相對寬松,就沒有哪個單位不覺得人員緊張的。幾乎所有單位領導都抱怨,實在是派不出人去駐村了。[全文]
-
我們的干部“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太久了嗎?
我們現在的很多治理活動都變成政府科層體系內部的活動,這樣哪怕基層干部再了解情況,也只在科層體系內部進行循環,不可能有效的反饋給群眾。[全文]
-
無事找事、政治恐嚇、技術霸權……當前基層治理十大怪現象
“精準治理”這個毒,必須拔掉。輔助精準的技術和制度設計,最好都廢除,回歸到群眾工作的本質就行了。上級還是少用各種系統,慎用衛星圖斑,讓駐村工作隊早點回自己單位上班。[全文]
-
又在折騰基層!逼村干部種田,逼群眾砍茶樹,深山老林開荒喂野豬…
人們講政治的結果是機械執行上級命令,但浪費了行政資源,脫離了群眾,失去了民心,這個賬得好好算算。有關部門還是不要太依賴于技術了。技術用好了,是提高效率;用壞了,就是制造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全文]
-
許多男性青年正面臨終生單身的問題……
這些鄉村地區男性單身青年仍有較強的結婚動力。對他們來說,若父代無法有效支持,便很可能無法締結婚姻;哪怕締結了婚姻,在城市安家了,也可能因為生活無法維系而出現婚姻解體。[全文]
-
高啟強,原型在這
筆者在某城郊村調查時,有個在當地長期經營的房地產企業,已經駐扎了十年之久。該村早就列入了開發規劃,但因政策變動,遲遲不得開始。該企業為了獲得先機,就提前組建了一個項目組,駐扎在該村,幫村民交社保,甚至連村委會的開支也由公司承擔。 [全文]
-
這個小品很解氣,但誤解基層了
基層在實際工作中已經背鍋了,他們在輿論敘事中還背鍋,這不正常。反官僚主義主要是反“官僚”,但靶子不打“領導”,卻打向了“下屬”,實在悲哀。[全文]
-
農村醫療體系面臨“雙重夾擊”,如何應對返鄉潮?
一方面縣級醫療資源本來就很有限,另一方面,像以前指望外部支援也不太可能,所以農村醫療體系可能面臨“雙重夾擊”,社會面感染人數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多。[全文]
-
“你生了五個子女,老了還是一個人在家,有什么用?”
這話挺傷人。母親語拙,道理卻明白,忙說“誰家不是這樣呢?子女要工作,能怎么辦?”然后,舉了身邊的一大堆例子,說明老人獨居的普遍性。她倒不是要為自己辯解,證明自己并不凄慘,而是要為她的子女辯解,說明她的子女足夠孝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