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雷:再看美國的月亮,還那么圓嗎?
最后更新: 2019-09-13 08:07:12我們以“孟曉駿”為標本的分析到此為止,雖然可以對號入座,但絕不是要作誅心之論。以林達為代表的這一系列“近距離看美國”,它們的成功絕非浪得虛名,其中很多作品堪稱中文寫作的精品,影響力所至,更是打動了一代知識青年。但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定他們的作品擺脫了敘事的政治,或者找到了一個在政治上中立的支點。不僅他們做不到,任何人都找不到。歸根到底,沒有無立場的立場,或者說,無立場的立場本身就是一種立場。從文化政治的角度解讀這些美國敘事,就能看到,“孟曉駿”們在埋葬前一套認識論的同時,又培植出自己的一整套方法,兩者之間無縫對接。在這里,并不是講述者私心自用,他們有多少洞見,也就有多少盲區,反之亦成立。準確地說,同樣是“近距離看美國”的方法,此前我們能望見的都是洞見,現在卻輪到盲區登場了,時代的進程要對前一歷史階段的“審美”方法做個清算。
在歷史的進程中,誰都不是無辜者,我們作為讀者更要自我反省。我們只看到了我們想要看到的“美國”,對于不想看到的,就視而不見,其中的任性遠非作者所能享有——某種意義上,“看見的”和“看不見的”也是不斷變動的,如同黑屋子里的探照燈,我們能看到什么,視乎操控者把燈光轉向何處,沒有陽光普照這回事。前不久,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書《看不見的美國》,收在其市場號召力巨大的系列“譯文紀實”中。書名原題是Hidden America,這題目就很值得玩味,“美國”就擺在那里,是誰把這個龐然大物的某些器官給“隱藏”起來了?為什么此前“看不見”呢?為什么現在要“看見”呢?為什么我們現在終于明白了還有“沒看見”的,甚至是不是還有那些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看見”的?簡言之,“看見”背后也隱藏著政治學。在此意義上,我們一定要警惕那些起名叫《看見……》的書,因為所有的“看見”嚴格說都是虛假廣告。如果不首先交待作者之鏡頭在光影之間是如何操作的,那么“看見”就未必是“啟蒙”,也可能是遮蔽、掩蓋或議題操控。
在呈現生活的復雜時,文藝工作者往往敏感又敏銳,反而是學院派后知后覺。《北京人在紐約》的主題曲,就已經道出紐約客對紐約的愛恨交織:這里既是天堂,也是地獄,但這并未妨礙北上廣的精英們當年“千萬里我追尋著你”。第一集,在蝸居的地下室里,郭燕對王起明說:“我隱隱約約有種感覺,這兒的很多事情,跟我們過去想的不一樣。”回到1990年代初,家住北京三環路內和平里的大提琴手,他們從前是怎樣想象紐約的,腳踏實地之后又發現有何不同?沒過多久,在“湘院樓”刷盤子時,王起明就被上了自由市場經濟學的第一課:“這里是有錢就是爺,沒錢就他媽的是奴才”,但為什么我們當年只看到了錢能使人自由,卻沒有領會貫穿其中的主奴辯證法呢?又是誰給我們披上了這個“無知之幕”,讓劇中人以及我們都相信,大幕揭開后,我們一定是先富起來的,是王起明在發達后所說的“爺”?“格陵蘭公司”開工的前夜,王起明關起門來。也許首先他需要說服自己,于是做了一番論證“剝削與被剝削之間的辯證關系”的就職演說。這個論證是這樣展開的:他創辦了這個公司,所以是“家長”,是“爺爺”;工人們是來打工的,所以“只能是孩子”;工人的“美德”就是“要本分,當孫子”,這樣才能“讓我成為一個像樣的爺爺”。這個爺爺和孫子的關系怎么能維系呢?道理很簡單,如王起明所言,“誰愿意失業?沒人愿意失業吧”。當年的“孟曉駿”正暢想著詩與遠方,他們不會懂這樣的“辯證法”,但對于活在當下的我們,這一切如“996”一樣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茍且。整部電視劇,明明講了一個妻離子散的倫常“悲劇”,主人公的命運如郭燕在酒醉后所言,“我變不成美國人,也早就忘了中國人是什么滋味了”,但為什么我們當年看到的都是花花世界的解放和自由呢?說到底,還是時候未到。
回到《中國合伙人》里,老教授沒有同“孟曉駿”將辯論進行下去,也許他知道,你永遠無法說服一個愿意相信的人。每一代“年輕人”都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和方法,取決于他們三觀形成時遇到何種激情燃燒的歲月。看《上甘嶺》長大的孩子,同青春期到電影院看《黃河絕戀》的,眼中的美國以及世界不太可能一樣。為什么今天重看《北京人在紐約》,我們能發現很多隱藏劇情,從前滿眼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現在卻洞悉出其間的壓迫、冷漠、扭曲和荒誕,劇中人以為他們掙脫了一個權力蔓延至末梢的規訓社會,最終卻發現,外面,其實是一個更大的監獄……變的不是劇本,也不是美國,而是我們自己,是人心,是生活教會了我們,讓我們不再如1990年代那樣對外面的世界無知無畏。
這么說來,這屆的年輕人,如要認識一個更真實的美國,就要檢討這些年來文化精英所營造的美國觀,尤其要從旅美觀察筆記的敘事體中跳出來,意識到“近距離”視角反而容易造成井蛙效應。至于怎么做,首先就是要做新時代的“孟曉駿”,要學會質疑,問一句“您是從書本里看來的美國吧”,更要理解任何書本以及敘事背后都有“看見”的政治學。在此意義上,貿易戰,“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來得正是時候。自此后,若繼續固守“孟曉駿”的美國夢,以美國模式作為普遍的道路以及歷史之終結,只能越來越苦悶并顯得過于天真,只有解放思想者,才能輕裝前行。
又一次,我們到了《中國合伙人》所刻畫的那個代際交接的時刻,舊觀念已經搖搖欲墜,在新一輩的年輕人看來,它早已失去了前40年那無往不利的道德感召力,是時候辭舊迎新了。
《中國合伙人》劇照
三
我們這一輩“八零后”,學術人生都是讀“孟曉駿”的書長大的。
這些旅美先行者是怎么講美國的,又是怎么以美國為模式去規定一個理想社會,宣告歷史終結的,是跨世紀大學生當年的“啟蒙”核心文本。那些年,我們在這些書中“走遍美國”,漸漸遺忘了要做歌里唱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滿心想著向美國學習。在“改革春風吹滿地”的歲月,檢驗改革是否成功,一個實踐中的標桿就是美國,而所謂改革,在某些人心中,就是要把美國的今天變成中國的明天。其中當然有反復,整整20年前的1999年,北約轟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讓我們這代年輕人眼見什么是霸權和欺凌;但很快,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更深刻地改變了我們所處的歷史進程。在那個網吧互聯網的歲月,我們這一代的文化偶像在網絡空間高呼“今夜,我們都是美國人”,那聲音自是回腸蕩氣,“河殤”的心態又一次還魂,要等到2008年北京奧運前后才退出歷史的舞臺。
法學,作為一個在改革時代重建的學科,知識上的對外開放,既有必要,也是必需。其實,我們根本不用留學,在國內法學院讀書,同樣是喝洋墨水長大的,成長于歐風美雨的潤澤中,法學研究的議程以及學者的思考路徑,也早已得到了澆灌,栽下什么花兒,就結出何種果實。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討論外國法的某某制度并追問其對中國的啟示,這種硬性碰瓷的寫作,是中國法學界最常見的套路。讀一讀這些年法學院的畢業論文,由此檢閱法學教育流水線的成品,所謂像法律人一樣去思考,大概第一條就是追問外國法對我們的啟示,以中國為病人,以西方做醫生,除此之外,我們什么都不信。
- 原標題:貿易戰之后,如何讀美國書?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臨沂環保“一刀切”,割了誰的肉?
2019-09-13 07:57 有權愚蠢 -
西成高鐵獲“工程界諾貝爾”菲迪克大獎
2019-09-12 23:02 超級工程 -
所羅門群島:比起援金,臺灣撈走的金槍魚值錢多了
2019-09-12 22:57 臺灣 -
“掃碼支付不用帶錢包 真是太好了”
2019-09-12 22:19 -
王毅:歡迎朝美恢復對話,應適時考慮解除制裁
2019-09-12 21:36 朝鮮現狀 -
美國負塞爾維亞,只能爭奪第七名
2019-09-12 21:20 2019籃球世界杯 -
魏則西父母再得子
2019-09-12 21:02 -
假冒“邯鄲新聞網”網站被依法關閉
2019-09-12 20:53 網絡戰線 -
劉鶴會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主席格林伯格
2019-09-12 20:08 中美關系 -
香港教師唱國歌遭圍攻,3名涉案者在逃
2019-09-12 19:22 香港 -
西藏環保成效如何?書記:野驢都跑到了公路邊
2019-09-12 19:21 -
阜陽市人大代表王振青涉黑被刑拘,曾獲評全國勞模
2019-09-12 19:01 掃黑除惡 -
無證駕駛被攔下,女子:這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開車…
2019-09-12 17:56 中國雷人秀 -
國民黨中央黨部拒收郭臺銘黨證
2019-09-12 17:55 臺灣 -
這家國際著名藥企將在滬設立全球研發中心總部,李強會見阿斯利康公司董事長
2019-09-12 17:53 上海觀察 -
年內將再發射5至7顆北斗衛星,明年建成全球系統
2019-09-12 17:06 北斗照耀 -
剛剛,數百香港市民自發高唱國歌
2019-09-12 16:46 香港 -
商務部:關稅排除清單的審核標準有三方面
2019-09-12 15:58 中美關系 -
國民黨回應郭臺銘退黨:哪一點對不起你?
2019-09-12 15:57 臺灣 -
中企開始就采購美國農產品詢價,包括大豆豬肉
2019-09-12 15:47 觀察者頭條
相關推薦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37“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5“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23“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