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政策》內部報告:半導體與中美創新競賽
——供應鏈的地緣政治與臺灣地區的核心作用
最后更新: 2021-03-30 12:50:33特朗普政府的保護主義措施加強了中方對中美經濟關系脫鉤的野心(盡管中方最近呼吁多邊主義和全球合作)。舉例來說,在華為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一年后,中國本土半導體公司得以利用美國公司在市場缺席的機會。盡管性能與美國的設計不能等同,但中國將半導體制造本地化的努力表明,美國公司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面臨長期壓力。
為了進一步規避美國的措施,中國創造了工業備份系統來代替由美國領導的工業和金融機構,應對“全球政治和經濟環境的變化,去全球化、(美國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高漲”。
例如,中芯國際在2019年被紐約證券交易所摘牌,中共宣布計劃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科技創新咨詢委員會(科創板)籌集28億美元,這是一個以科技為中心的仿照納斯達克建立的交易模型,用來支持中國制造2025計劃,并為企業提供另一個公開途徑籌集資金。
根據路孚特(Refinitiv)的數據,在幾家半導體公司(如中芯國際)于2020年上市后,科創板的IPO價值僅次于納斯達克,排名第二。如今,科創板包括120家公司,市值4000億美元??苿摪咫m然與追蹤3300家公司、市值19.06萬億美元的納斯達克相比規模較小,但它具有象征意義,而且還在不斷增長。
在整個貿易沖突中,中美關系一直對等或者說以牙還牙的原則,兩國都使用關稅、制裁和出口管制來影響對方的行為。2021年1月,中國商務部頒布了一項條例,禁止企業采取措施遵守美國政府在過去一年實施的經濟制裁和出口管控限制,包括臺積電拒絕與華為合作。
根據對等原則,該法規定了國家主權相關的問題,并給予中國公司權利以起訴遵守美國規則的外國公司。雖然有些評論者把臺積電“站在美國一邊”的決定(其切斷與華為的業務關系證明了這一點)描述為特朗普的勝利,中國最近的規則變化和科技戰中不斷上升的緊張局勢,卻顯示出在潛在的中美經濟脫鉤的情況下,公司和國家或地區(如臺積電和臺灣地區)追求戰略自主權的困難。
供應鏈瓶頸阻礙了中國,并對全球產業構成風險
然而,盡管有這些舉措和資金,中國仍難以實現其目標,遠遠落后于美國和其他全球半導體制造商。中國公開承認了自己面臨的挑戰,將中國2025年的制造目標推遲到了2030年,并將國內芯片制造能力的比重目標從70%削減到了30%。
實現成為全球標準制定者的雄心,需要在中國國內半導體部門生產先進芯片,而中國半導體行業比臺積電(TSMC)和三星(Samsung)等領先企業至少落后兩到三代,中國仍無法實現這一雄心。中國至少需要5到10年的時間才能在技術復雜性上追趕上。實際上,中美貿易戰爭危害了中國本土化的努力,但中國發展自力更生的芯片生態系統無法成功,是因為其行業在全球供應鏈中面臨幾個瓶頸,包括缺乏先進的半導體制造設備和軟件,以及缺乏人才和專業知識。
行業分析人士估計,中國新建晶圓廠并擴大產能的計劃,到2025年將使中國的設備支出超過400億美元。盡管中國已經在設備上投入了大量資金,有80家國內公司致力于半導體設備的研究和制造,但中國在本地制造任何設備的能力都很有限,而且在高端光刻膠材料等關鍵生產材料上仍依賴美國、臺灣地區、韓國和日本的供應商。其結果是,中國尋求減少對進口的依賴,通過購買二手機器,并吸引英特爾(Intel)、三星(Samsung)和SK海力士(SK Hynix)等公司在華建廠,以滿足當地需求,并增加中國半導體的總體出口。
但美國的出口限制阻礙了中國半導體制造設備企業進入全球供應鏈,比如中芯國際、長江存儲技術(YMTC)和長信存儲技術(CXMT),阻礙了中國的能力建設,特別是在獲得尖端光刻機和制造業所需的關鍵化學品方面。
此外,盡管成立大基金(Big Fund)是中國基礎半導體設備開發的主要融資來源,但資金的使用卻缺乏透明度和問責機制。據報道,地方政府在沒有充分了解行業或生產流程的情況下,盲目投資和批準芯片項目,導致數十家芯片公司倒閉和停滯不前。2020年,在知名企業倒閉后,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警告稱,如果項目造成巨大損失、浪費資源或“引發重大風險”,地方政府將被問責。中國投資者和高管表示,中國的設計企業也“太不成熟”,無法有效地利用資金。
目前尚不清楚大基金的資源迄今為止是如何使用的,尤其是考慮到注冊為“半導體”公司的實體超過5萬家,這有可能導致投資分散,而且大多數已知的資金似乎用于擴大晶圓廠的產能,而不是研發。
最后,盡管通過合資企業、許可協議以及美國主導的芯片設計開源技術平臺所進行的外國技術的獲取、協作和轉讓,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國的生產水平,但中國從根本上缺乏生產尖端集成電路的知識。
中國仍然依賴于外部人才提供技術支持,并利用其資源積極吸引來自頂級公司的員工。大陸企業為臺灣地區芯片專家提供兩倍或三倍其現有薪資的工資,導致多達3000名臺灣工程師在2019年加入中國領先的芯片制造商,在2020年進入的包括至少100名臺積電工程師。
華為被列入美國實體名單,這促使其加快了招聘工作,并引發了美國公司對臺灣保護美企知識產權能力的擔憂,因為除了設計和其他形式的知識產權,一家公司的隱性知識還存在于其員工之中。
然而,中國的招聘方法仍然是有局限性的,因為運行一個設施所需的工程師人數可能從1000到遠超過3000,這使得中國不可能在近期或中期獲得足夠的必需人員。
中國大陸的教育和技術培訓體系也沒有培養出中國進行產業升級所需的熟練勞動力。數十年來,中國大陸一直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并于2020年開辦了第一所“芯片大學”。
如大基金所證明的,中國大陸體系在轉移資源以應對其經濟嚴重缺失的方面非常有效。然而,據稱半導體行業需要數年的研究和積累的專業知識才能開發出尖端技術。專家們認為,中國將無法在5至10年內解決人力資源短缺問題。這將是一個幾十年的過程,目的是匯集大量熟練勞動力和知識產權,而這正是西方企業競爭力的基礎,特別是它支撐了其處于供應鏈的上游部分。
圖片來源:《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8-2019年版)》
但即使到那時,中國大陸也不太可能復制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等其他公司幾十年來通過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已經培育的(或繼續培育的)整個生態系統。即使中國大陸成功地發展了國內的工廠能力,中國大陸企業仍將繼續依賴于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公司的芯片技術和材料。
此外,隨著公司不斷創新和提高其生產模式的效率,半導體生態系統也在不斷發展。中國大陸將越來越難以繼續管理供應鏈的每一部分,尤其是在無法接觸到行業領頭羊的情況下。因為根據芯片類型和特定的生產流程,需要對所有關鍵供應商進行持續管理,并需要一個持續的優化進程。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中國“人造太陽”將再沖新高:1億度“燃燒”100秒!
2021-03-25 22:36 能源戰略 -
中方不開綠燈,美半導體設備巨頭收購日企要告吹
2021-03-24 18:51 產業萬象 -
“希望早一點把600公里級高速磁懸浮通到香港”
2021-03-24 16:42 -
嫦娥五號軌道器已成功進入日地L1點軌道
2021-03-19 06:49 航空航天 -
“天問一號”到哪兒了?為啥不直接著陸火星?
2021-03-17 17:28 航空航天 -
中科院研發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CHO細胞)獲準緊急使用
2021-03-16 19:58 新冠肺炎抗疫戰 -
中國人的“探日”天眼,有望明年發射升空
2021-03-16 09:06 航空航天 -
習近平: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2021-03-15 16:02 新時代之聲 -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一號04組衛星
2021-03-13 11:03 航空航天 -
長七A火箭成功發射!
2021-03-12 06:47 航空航天 -
李克強:不能讓科研人員把精力花在填表、評比等事務上
2021-03-11 18:00 科技前沿 -
20.5億美元!Roivant相中Silicon,成為資本孵化出計算機制藥巨頭?
2021-03-11 16:00 投資 -
中俄簽署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諒解備忘錄
2021-03-09 20:49 航空航天 -
F5G:國家產業安全與發展的重要新契機
2021-03-08 17:30 F5G進行時 -
試車成功!我國500噸級重型火箭發動機研制取得重要突破
2021-03-05 16:47 航空航天 -
為建空間站,長征火箭將首次進行組合式發射
2021-03-03 19:27 航空航天 -
“中國飛艇”AS700將于年內首飛
2021-03-03 18:54 中國精造 -
數學家周毓麟院士逝世,曾為我國核武器事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2021-03-03 15:54 -
中日合作團隊觀測到超100萬億電子伏特的伽馬射線
2021-03-02 08:11 天文 -
202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2021-02-27 08:44 觀察者頭條
相關推薦 -
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5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2“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42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