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釗:歐美銀行危機,“央媽”不是萬能藥
【導讀】 現在市場過多的把注意力放在美聯儲,但是,美聯儲不是萬能的。近期金融風險的根源來自于,高通脹環境下央行快速加息,帶來的金融機構長久期資產的虧損和資本侵蝕。但是高通脹是多種因素共同驅動,其中供應鏈梗阻、新冠疫情期間人口超額死亡和提前退休帶來的勞動力短缺、積壓的服務業需求的反彈、房屋通脹的滯后性等,這些都很難單靠美聯儲可以控制。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萬釗】
3月10日,美國硅谷銀行突然倒閉引爆危機,隨后美國數家中小型銀行受到牽連,甚至歐洲有著167年歷史的瑞士信貸也被波及,股價大跌,最終被瑞銀收購。盡管美國和瑞士政府快速出手實施救助,但全球市場仍在擔憂是否會再次出現類似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各方評論一致認為全球高通脹環境和美聯儲快速加息是本次歐美銀行危機的導火索,但這并沒有影響3月23日美聯儲再一次加息25個基點。如何理解這背后的邏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是否兼顧防通漲與防風險的靈丹妙藥?
硅谷銀行危機:突然中也有必然
3月6日,硅谷銀行還在社交媒體上宣傳,其連續第五年被福布斯評為美國最佳銀行之一,并入選該雜志首屆金融全明星名單。3月8日,硅谷銀行發布補充資本的公告,暴露了公司持有到期類資產的重大損失,引發市場恐慌、股價大跌和客戶擠兌,24小時之內投資者和儲戶試圖從硅谷銀行提款420億美元,這是十多年來美國最大的銀行擠兌之一。
3月10日,美國加州金融保護和創新部(DFPI)于當日宣布關閉硅谷銀行,并任命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為破產管理人。根據DFPI提交的接管令,在3月9日收盤時,硅谷銀行的現金余額為負9.58億美元。
3月10日,舊金山一家硅谷銀行門前貼上了告示(圖源:路透社)
硅谷銀行的風險爆發速度很突然,監管介入也很快,復盤來看,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經營失誤:硅谷銀行的資產負債嚴重錯配,且流動性儲備不足。新冠疫情后,美國采取超大規模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帶來流動性嚴重過剩。而硅谷銀行的客戶以PE/VC和科技型初創企業為主,疫情后在線辦公等需求驅動了科技投資浪潮,多種因素下,硅谷銀行2020年總負債增速66.3%,2021年增速81.8%,增速遠超疫情前。
但是硅谷銀行的新增負債結構并不穩定,其中,2020年新增活期存款256.8億美元,2021年新增活期存款593.3億美元,占新增負債的比例分別為60.1%和67.7%,是新增負債的主要品種。
另一方面,硅谷銀行的新增資產則更多投向非流動性資產,比如2021年硅谷銀行新增持有至到期(HTM)為816.0億美元,占新增資產的85.2%,2021年甚至減少30.9億美元現金。
硅谷銀行新增負債以活期存款為主,且絕大部分沒有存款保險的保護,新增負債以長久期的資產為主,資產和負債的久期和流動性嚴重錯配。
另外,硅谷銀行持有的美國國債全部以可供出售(AFS)計量,MBS主要是以持有至到期(HTM)來計量,資產價格波動不會直接反映在當期損益,僅體現為浮虧。但是伴隨美聯儲2022年的快速加息,總的未實現損失迅速增加。
硅谷銀行的客戶以科技類企業為主,近期科技行業遇冷,客戶資本開支需求極高,提款增加。隨著負債端存款持續流出,硅谷銀行被迫出售資產,浮虧轉換為實虧,導致股價大跌和市場恐慌。而硅谷銀行公開募資失敗,形成“擠兌—拋售資產—浮虧轉實虧—資不抵債—繼續擠兌”的惡性循環,加劇了金融風險的爆發。從技術上講,MBS的負凸性加劇了這個惡性循環。
市場風險:截至2022年底,硅谷銀行總資產2117.9億美元,其中可供出售(AFS)260.7億美元,持有至到期(HTM)913.2億美元,合計占比55.4%。兩者以政府債券、MBS或者固定利率的CMO為主。在美國通脹高企以及美聯儲快速加息的背景下,債券利率迅速走高,帶來債券價格的快速回落,形成賬面浮虧。
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西方經濟體長期處于超低利率環境,銀行持有的固定利率資產比例上升,浮動利率資產比例下降,因此當遭遇歷史罕見的高通脹和快加息的環境時,往往猝不及防、難以應對。
監管缺位:2018年美國國會修訂法案(S.2155),將銀行壓力測試、流動性要求和解決方案的資產規模門檻從500億美元提高到2500億美元,并僅對15家大型銀行實施更嚴格的標準,其余銀行的監管放松。但是相關研究表明,資產負債表規模并不是衡量一家銀行脆弱性的非常有效的指標。2007-2009年金融危機中,大批資產規模低于2500億美元的中等金融機構因資本短缺而破產。
根據2016年金融研究辦公室對40家銀行控股公司的估計數據,將銀行的系統重要性評分與其總資產進行了比較,發現一些規模在1000億至2500億美元之間的銀行,表現出巨大的風險評分,顯示其資產規模并不是很大,但也可能對整個體系構成重大風險。
而硅谷銀行2022年末總資產規模為2118億美元,恰好屬于體量較大、系統性風險較高但是又沒有得到嚴格監管的類型。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楊珈媛 
-
甘肅將為蘭州牛肉拉面“立法”
2023-03-27 07:44 -
“95后”夫妻擺攤日入9000元,網友質疑讓查稅!當事人回應
2023-03-27 07:41 消費 -
200課時2萬元: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不顧限令推銷大課包
2023-03-27 07:18 中西教育 -
山腳堵到山頂,泰山游客爆滿,原因是……
2023-03-26 20:40 中國游客 -
壁仞科技聯合創始人、圖形GPU產品線總經理焦國方離職
2023-03-25 13:14 觀網財經-科創 -
韓文秀:中國是國際金融安全的避風港
2023-03-25 11:29 觀網財經-宏觀 -
“摩爾定律”提出者戈登·摩爾去世,為英特爾聯合創始人
2023-03-25 09:27 觀網財經-科創 -
2023年夏秋航季航班計劃3月26日起執行
2023-03-25 08:42 航空航天 -
美團去年營收2200億,同比扭虧
2023-03-25 08:27 觀網財經-互聯網 -
德意志銀行股價重挫引市場擔憂,朔爾茨發聲
2023-03-25 08:23 觀察者頭條 -
華為首次同時發布雙旗艦,點燃2023手機大戰?
2023-03-24 17:42 觀網財經-科創 -
美軍對敘利亞東北部發動空襲
2023-03-24 15:53 敘利亞內戰 -
徐直軍:華為已攻克部分自主替代關鍵環節
2023-03-24 11:32 華為 -
2022年我國鋰電年總產值首次突破萬億元
2023-03-24 10:45 觀網財經-汽車 -
在線音樂服務將挑起騰訊音樂大梁?
2023-03-23 20:48 觀網財經-互聯網 -
詳解AI領域布局,騰訊劉熾平:將投入大量資源構建基礎模型
2023-03-23 20:47 觀網財經-互聯網 -
外交部:中方密切關注,這是美方的責任
2023-03-23 16:22 觀網財經-海外 -
巍華新材擬主板上市,卻讓二股東上市公司閏土股份有點“尷尬”
2023-03-23 15:04 觀網財經-金融 -
香港金管局回應美聯儲加息
2023-03-23 11:53 -
停工停產停職!玉蕾橄欖菜道歉
2023-03-23 10:23 觀網財經-消費
相關推薦 -
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68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評論 86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19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評論 133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評論 138最新聞 Hot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
他押注特朗普勝,將贏下近5000萬美元,竟有訣竅?
-
“助我勝選”,特朗普任命她為首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
遭外資創紀錄拋售近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