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卷《李君如著作集》在滬出版 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做了重要總結和闡釋
經五年籌備,18卷600余萬字《李君如著作集》新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并且于7月2日14時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辦了出版座談會。[全文]
-
鄧小平當年開股市,不是為了賈躍亭們
由賈躍亭主創主演的中國資本市場“好萊塢大片”,在歲末年初一波又一波高潮迭起。面對賈躍亭這種現象級“黑天鵝”表演,一位朋友不無幽默地問我一個話題:你作為30年前采寫報道鄧小平在中國開股市重大歷史性事件的見證者,作何感想啊?我一時語塞。 [全文]
-
中國要自信,這是對他最好的緬懷
鄧小平是一個具有超長思維的戰略家,我給他做翻譯時,他已經80多歲了,但他談的都是今后二三十年自己可能看不到的事,他是一個全身心致力于使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領導人。如今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我們要自信,要相信中國模式、中國超越,我想這是對他的最好緬懷。[全文]
-
鄧小平與四項基本原則
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鄧小平指導下,確定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實現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全文]
-
周恩來與對外開放
周恩來是新中國建設總體藍圖的重要設計者和組織實施者。作為共和國政府的首任總理,在其任上的26年,一直努力實踐的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如何使國家繁榮富強,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他早年曾留學日本和旅歐勤工儉學,對先進的工業化國家和中國這個落后的農業國家之間差距了然于心。[全文]
-
理解今天中國,先理解毛鄧時代的關系(視頻)
9月4日下午,一中一西兩位著名學者,清華大學汪暉教授與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在清華大學展開了對話,以宏觀視角討論了“歷史視角下的中國變革”。本文為汪暉教授演講實錄。[全文]
-
鄧小平是改革成功的關鍵因素
謹以《鄧小平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系列文稿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今后,我還要繼續以“知識為民、知識報國”為宗旨,為中國的改革開放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多的知識貢獻。[全文]
-
探討毛鄧,都需歷史縱深視野
9月4日,汪暉、傅高義兩位教授在清華大學展開對話,討論“歷史視野下的中國變革”。二人雖對當下中國的發展情況都以樂觀為主,但在具體歷史問題的評價上,依然有諸多交鋒。[全文]
-
一位臺灣教授眼里的鄧小平| 紀念與思考二十七
鄧小平和毛澤東一樣,不管政治路線如何,總會在世界局勢之下思考中國的發展。可是我覺得,大陸的大部分知識分子好像都只看國內問題,從一種理想主義的角度,提出一些解決辦法,并以此衡量共產黨施政的得失。[全文]
-
因為鄧小平,中國不懼金融風暴
對于建設資金不足的難題,積極吸引和利用外資,是解決這個難題的重要途徑。2008年越南金融動蕩之所以發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越南經濟過分依賴外資。[全文]
-
《赫芬頓郵報》今刊登張維為紀念鄧小平文章
8月26日,美國最大新聞網站《赫芬頓郵報》在其評論頭條刊發了觀察者網供稿的,張維為教授為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所撰寫的文章。[全文]
-
紀念與思考二十三| 臺灣來信:改革開放重組全球秩序
在過去三百年的人類歷史中,英國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塑造了十九世紀的世界格局。俄國十月革命和美國崛起,塑造了二十世紀的世界格局。而改革開放帶動的中國崛起必將帶動二十一世紀全球秩序的重組。[全文]
-
紀念與思考二十二| 超越歷史的鄧小平
今天,在世人目睹中國的崛起、西方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阿拉伯之春悲劇及臺灣民主的鬧劇后,質疑民主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二十多年前,鄧小平可謂當時的“世界最后一人”,看清了未來的歷史。[全文]
-
紀念與思考二十一| “韜光養晦”為什么會成為長期國策?
直到今天,國際關系學界很多人都堅持“韜光養晦”這一戰略仍然有效。決策者們發現,這項根據短期時局變化提出來的權宜之計,在長期的歷史趨勢和更宏大的世界格局中,同樣具有重大意義。[全文]
-
紀念與思考二十四| 鄧小平選擇開拓了“中國之路”
正是由于鄧小平的睿智與決斷,中國從繼續走“文革”時代的“老路”,根本轉向走上改革開放的新路。在經濟改革與對外開放過程中,成功抵制滑向西方資本主義的“邪路”,始終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路”。[全文]
-
紀念與思考二十| 鄧小平讓時代多了一個主題
1987年2月,鄧小平曾說:“為什么一談市場就是資本主義,只有計劃才是社會主義?計劃和市場作用是方法嘛,只要對發展生產有好處就可以利用”。這一理論突破逐漸成為黨內政治共識,并由此開啟了一個改革時代。[全文]
-
劉云山在紀念鄧小平誕辰學術研討會上講話(全文)
劉云山強調深化對鄧小平理論的研究,增強三個自信。[全文]
-
外媒:習近平將緊跟鄧小平腳步,加快根本性變革
外媒熱議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潮。[全文]
-
紀念與思考十九| 研究鄧小平的外國人不多,很可惜
很可惜,除我之外,現在研究鄧小平的外國人并不多。大多數比較了解中國的外國學者,包括美國的左派右派都認為我是很客觀的。但有一些知識分子,總認為我太肯定鄧小平,聲稱他在“民主化”方面做的工作還不夠。[全文]
-
紀念與思考十八| 社會主義該在何處體現?
有一個提法叫“政左經右”。“政左”就是堅持黨的領導,“經右”就是一切以市場為依歸。我認為這條路會越走越窄。黨的領導之所以成功和成立,在于有社會主義。教育和醫療是公共“資源”,這個資源應該屬于社會,而不應該屬于市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