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藍獨立撰稿人、航天愛好者
-
不吹不黑,商業航天出海有可能獲得巨大成功
出海,不是因為它容易,而是因為它很難![全文]
-
貨運航天飛機驚艷亮相,意義遠比神十九上天更為重大
在載人航天這種“大國重器”份量的國家戰略領域,通過公開方案召集,引入商業航天資源,讓國企民企平等競爭,最終擇優選擇的整機級項目,是開天辟地第一回。[全文]
-
馬斯克再次創造歷史,中國的太空旅游業務需要加速追趕了!
太空旅游無疑將成為商業航天的下一個風口。這是底層商業邏輯決定的。但中國在商業載人航天方面幾乎空白,太空旅游和美國的差距更為懸殊。從長遠看,這是一個無論如何無法忽略的領域。我們應該有所作為。[全文]
-
藍箭VTVL試驗成功,天地融合再進一步
在研制可回收火箭的道路上,中國商業航天又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和馬斯克的差距正在迅速減小。[全文]
-
千帆星座邁出歷史一步,中國商業航天有機會超越SpaceX嗎?
中國進入可回收火箭領域,將是繼獵鷹九號實現火箭復用后世界航天發展一個新的里程碑,也許會成為大規模太空開發的重要開端。[全文]
-
天龍三號事故復盤:商業航天“卷”沒有錯,但也應該好好反思
這幾年中國商業航天呈現了突飛猛進的態勢。從另一個角度講,就是卷了起來。大家都明白,未來留下的頭部公司不會太多。于是對標SpaceX就成了最簡單、最有效,也是屢試不爽的策略。[全文]
-
美國工程能力下滑是系統性問題,靠馬斯克一個人是撐不住的
無論是波音公司的飛船問題還是柯林斯公司的宇航服問題,它們都不是孤立的問題,而是要聯系起來看,反映了一個系統性的問題,即美國整體工程能力的弱化。[全文]
-
嫦娥六號回家,中國航天為什么要帶國際載荷?
中美登月競賽將成為一個極為重要的歷史性事件,在全世界看來,這就是世界重心的轉移和全球力量的重新分布,意義不可估量,影響極為深遠。[全文]
-
中國帶回來的月壤,要不要給NASA?
我們需要智慧和戰略定力,既要在主權和國家利益上堅持原則,也要以細雨潤物的方式施展軟實力,贏得全世界的認同和支持。[全文]
-
日中美火箭相繼失利,歸零、試錯孰優孰劣?
失利不是問題,失利暴露出來的問題才是問題。[全文]
-
火箭發射盛況之下:這方面我們可以學學NASA
盡管NASA最近幾十年官僚主義積重難返,探索腳步不斷放慢,幾乎已經成為臃腫和低效的代名詞,其管理層也對中國充滿敵意,但它在航天文創方面的巨大成功不可抹滅。作為航天文創品牌,NASA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全文]
-
中國的“大航天”時代正在到來
最近四五年,航天領域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中國已經取代俄羅斯成為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航天領域中美兩強競爭的態勢已經形成,未來數十年的太空大格局已經奠定。大航天時代正在到來,未來增量將在商業航天。[全文]
-
美國登月,怎么不行了?
“游隼號”攜帶了62個裝有名人生物樣本的小容器,其中包括前總統肯尼迪的頭發。本意是向肯尼迪致敬,也希望冀此重現阿波羅登月的榮光。結果樣本非但沒有到達月球,反而陰差陽錯地燒毀在南太平洋上空。[全文]
-
全球最大固體火箭首飛成功,中國只想追趕Space X?
航天技術要求極高,低水平競爭者的淘汰會更早出現,因而進化效率更高。相信中國商業航天的泡沫和低水平重復問題不會很突出。[全文]
-
中國發射成功,美國臨陣脫逃
當蘇聯第一顆衛星上天、美國啟動X-20計劃時,中國的土地上還沒出現過任何現代火箭,我們唯有仰望。今天,我們已經超越了歐洲和日本,甚至航天先驅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作為地球上擁有航天飛機的唯二國家和美國并駕齊驅。[全文]
-
馬斯克做不到的,我們可以做到
今天在中國,大部分衛星發射都已經變得平淡無奇、少人關注。但幾十年后回過頭來看,有些平淡無奇的發射注定會成為重要歷史事件的一部分。這樣的歷史事件或許很快就會發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