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偉航空航天自媒體《航空物語》撰稿人
-
波音接不回的宇航員,只能讓給競爭對手了
作為10年前就正式立項、總耗資近60億美元(其中波音倒貼至少15億)、載人首飛推遲7年的項目,波音星際線飛船最終落得個這樣的下場,不免讓人唏噓。[全文]
-
建設大型低軌星座,中國的必選項
大型低軌星座具備一項其它基礎設施無法比擬的優勢:穿透主權、全球服務。我們國家遵守國際準則,但對其他國家破壞規則的行為,也應當具備相應威懾能力。[全文]
-
“雙曲線一號”發射失敗,中國民營火箭為何連遭挫折?
“萬無一失”在講究高效的商業航天時代,不但沒有過時,而且愈發重要 - 無謂的失敗輕則錯過商機,重則導致企業資金斷裂出局。[全文]
-
國產可重復火箭完成10公里測試,有一點與馬斯克很不一樣
自主研制與集成研制成功結合的案例,說明我國商業航天或許存在有別于馬斯克的其它發展路徑。畢竟“像馬斯克”不是目的,效率才是。[全文]
-
星艦第四飛終于成功:關乎SpaceX的兩條生命線,對中國有哪些借鑒?
星艦的研制,證明了超重型火箭的可行性和經濟性,為我們探索航天戰略、管理、技術和運營的更優路徑提供了一扇觀察窗。[全文]
-
比單價,中國火箭已經不輸SpaceX
與世界航天綜合實力最強國家相比,我們國家在火箭發射成本上不落下風,但在單箭運力和發射頻次上,還存在明顯短板,無法滿足已迫在眉睫的巨大發射需求。不過解決方案已在路上,且非常有望在幾年內開花結果。[全文]
-
搜索重啟,找到馬航MH370的可能性有多少?
目前,重量不到20千克的衛星已經能夠提供分辨率優于1米的的圖像,足夠分辨大型客機型號。未來,蓬勃發展的衛星產業會將更多空域納入詳細監控。[全文]
-
“拒絕中國人登機”,誰的問題?
面對“運輸機拒絕中國籍游客參觀”的輿情,空客這次回應:將及時改進參觀流程,確保面向所有到場觀眾開放。但探討一下真正的原因,并引以為戒,是有必要的。[全文]
-
既是“國之重器”,又事關全球的巨大“蛋糕”
2023年,C919、ARJ21等國產客機的投運,為我國航空供應商企業提供了自主可控的重要平臺,也為后續國內供應商參與全球選型競標打下基礎。[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