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 Opinion more
-
我看到了四個美國
喬治·帕克美國《大西洋》雜志特約撰稿人
現在聽到人們談論生病的美國,垂死的美國以及美國的末日是很常見的。1861年、1893年、1933年和1968年也有同樣的說法,疾病、死亡永遠是一種道德狀態。如果我們快要死了,那不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這一定是一種長期的自殺行為,這是一種謀殺。[全文]
-
弗洛伊德案判了,下次大選再換個人血饅頭吃?
戴雨瀟紐約大學研究生,思想與文明觀察者
在黨爭滲透進社會方方面面的美國,策動如此規模的群眾運動沒有政黨機器的參與顯然是不現實的。事實上民主黨人也從不諱言自己對BLM抗議活動的支持。但民主黨內部對于BLM接受程度十分有限,BLM支持者的法案得不到民主黨的支持。[全文]
-
總統辯論磨破嘴,問題還是那個問題
戴雨瀟紐約大學研究生,思想與文明觀察者
特朗普指責民主黨煽動暴亂;拜登和民主黨則攻擊特朗普“無視民眾對于警察暴力的吶喊”。兩黨政客各執一詞、相互攻訐,圍繞著警民關系這一次要矛盾唱雙簧,本質上還是在為了自己的選舉利益“煽動群眾斗群眾”。[全文]
-
5張圖告訴你:對美國黑人的經濟歧視有多嚴重
賴羽峰明尼蘇達大學應用經濟系博士研究生
低質量的社區,收入不均,教育市場化,工作歧視這一把把枷鎖不知道鎖住了多少非裔的前途。的確,美國的法律和公共政策并不歧視非裔,然而美國的勞動市場機制,市場化的教育機制,再加上金融服務機制將許多非裔牢牢地鎖在他們現在的社會經濟地位上動彈不得。[全文]
-
階級問題變成種族問題,難怪美國黑人找不到出路
趙丁琪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
失去階級視野后,身份政治放棄了社會經濟議題,把話語和文化權利作為其斗爭的主要目標,最后走向對“政治正確”的極端化追求。這種轉向完成后,喪失對資本主義根本性威脅的身份政治被民主黨馴化和收編,成為民主黨主流意識形態。[全文]
-
我經常審核歷史教材,發現一般英國學校不教鴉片戰爭
勞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副教授、《中亞期刊》編輯
近來,弗洛伊德被警察跪壓致死讓西方的種族問題再次浮出水面。不過,西方的一些媒體和政客并沒有積極地緩和沖突,反而對中國在少數民族和香港問題上大加指責,這是典型的“雙標”。他們自己應該先學學“有教無類”,并且鼓勵人們重視個人成就,而非種族背景。[全文]
-
無組織無領導無目標,這場黑人運動的致命傷
特雷·埃利斯美國小說家,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
現在,一切(力量)都變得越來越不集中,連激進分子都是如此。目前無組織的游行示威,在我看來目標和動力還算一致。但我擔心,在既沒有集中訴求也沒人出面(與上層)溝通的現狀下,一旦激進的示威趨于平息,那些“主流”們將會再度“沉睡”下去。[全文]
-
美國的下一場烈火
鐘雪萍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
鮑德溫堅持喊話說,真正需要解放的是“白人”。解放的路徑是,他們必須首先回答,什么是“whiteness”。他留下很多警醒的文字和話語,對美國社會繼續著靈魂層面上的拷問。與魯迅不同的是,這位美國文化的靈魂級人物,面對的是“whiteness”繼續當道的社會。[全文]
-
弗洛伊德事件雖然鬧得兇,但社會抗爭力量已被馴服
賈敏華東師范大學美國研究學者
非裔精英主流話語還是希望在既有框架下尋求利益的鞏固與擴大。如果弗洛伊德之死是美國悲劇,那么悲劇結尾上演的大概率事件是新一批非裔精英被權勢階層所吸納,在他們為群體發聲后,下一輪悲劇循環又將開始。[全文]
-
臺灣現在還有人親美,不等于1911年去做太監嗎?
王炳忠新黨發言人,新黨青年委員會召集人
美國全國范圍內發生因黑人遭警察跪殺引發的反種族主義抗議,一向跟隨、吹捧美國的臺灣島內親美人士一時傻了眼:美國民主連自己的人民都不能照顧,還能顧得上臺灣嗎?特朗普原本想打“兩岸牌”,還有暇顧及嗎?亦或者這張牌打出去,剛好幫了中國的統一大業?[全文]
-
美國社會撕裂至此,不過是歷史問題的延續
王紹光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榮休講座教授
很多根本性的社會問題未必能靠選票解決。1619年(即明朝萬歷年間),第一批非洲奴隸就抵達了今天的美國,距今已有401年。不改變美國的制度本身,黑人還要等多少年才能真正改善自己的社會政治地位?[全文]
-
對黑人的歧視“夠了,真的夠了”
菲洛尼斯·弗洛伊德美國“喬治·弗洛伊德之死”遇難者的親弟弟
喬治那天沒有傷害任何人。他不應該就為了20美元而死。我要問問你們,難道黑人的命就值20美元嗎?現在是2020年了。夠了,真的夠了。那些在街上游行的人正在告訴你們,夠了,真的夠了。[全文]
-
I can’t breathe!美國社會何以“囤憤”至此?
雁默臺灣自由撰稿人
被觸動的人心,并不僅止于深受種族主義壓抑的族群,在疫情中感到沮喪的人,在特朗普政府治下累積憤怒的人,早對警方執法態度不滿的人,痛恨美國槍枝泛濫卻無力改變的人,失去工作卻沒有積蓄的中下階層等等。[全文]
-
如果被殺的是一個華人,會有這么多抗議嗎?
孫太一美國克里斯多夫紐波特大學助理教授
黑人受歧視、美國存在結構性的種族問題并不代表他們在美國的政治實力很弱。美國非裔人口占12.6%,在國會里有9.7%的議員;亞裔占總人口4.8%,卻只有1.1%的國會議員。拿巴西做對比,我們就會發現,在這個黑人占51%的國度,黑人議員只有8.5%。[全文]
-
自由美利堅 鎖喉每一天
懂點兒啥觀察者網原創知識類節目,“陰陽師”主講
為什么10萬人因疫情死亡,美國人跟沒事一樣,海灘照樣人潮涌動。但喬治·弗洛伊德的死,卻引發如此大規模的抗議浪潮?美國人都驚嘆,別說阿拉伯之春了,我們正在經歷“美國之春”。一定是有火藥桶被點燃了。分析一下原因,這背后有經濟、文化、政治等多重因素。[全文]
-
非裔的每次爆發,只因為種族歧視?
一嫻旅美作家
筆者曾誤入洛杉磯非裔貧窮社區,說實在那是一種很難令人忘卻的體驗,印象中的感覺就是破敗、骯臟、混亂,在路旁一排排冷冷注視的眼光中脊背莫名發涼。后來我才知道那是當年洛杉磯治安最差的地方之一。迅速掉頭退出后,恍如經歷了兩個世界。[全文]
-
輿論壓力山大,美國警察為何仍然敢開槍
寒竹旅美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力》
要理解美國警察開槍濫殺的根源,關鍵是要理解美國社會的暴力傳統。不少人在談到美國的傳統時,仿佛就是1787年費城制憲會議中,一群鄉村紳士優雅地坐在一起簽署憲法文件;而忽略了這個國家本身產生于暴力和戰爭,并且靠暴力來維系。[全文]
-
夏洛特槍擊案:崩壞系統的人命代價
沙青青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副主任,四川師范大學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美國槍擊案件有增無減,如果歸咎于槍支泛濫,那可能并未切中要害。鄰國加拿大槍支管制也并不嚴格,但每年的槍殺案連美國的一個零頭都不到。對少數族裔的司法不公普遍存在。扎克伯格曾在參觀監獄后說:“整個美國社會都在為這個不公正的、崩壞的系統付出代價。”[全文]
-
親歷夏洛特騷亂,聽著槍聲入睡
曉旅美國社會觀察者,長期在美工作生活
從傍晚起筆者就聽見時斷時續的警笛聲。雖然居住地距離市中心有十多公里遠,但是入夜后仍能聽見多架直升機的聲音,伴隨零星的槍響,直到半夜開始下雨后嘈雜聲音才逐漸平息。作為中國人,筆者日常沒有感受到種族歧視。而這種“政治正確”的表象下,隱藏的某些因素最終還是會導致不同種族間的分歧。[全文]
-
這9個黑人會白死嗎?
加里·楊吉英國《衛報》專欄作者
這些受害者將與那些先前逝去的人一樣——成為憲法第二修正案浸透鮮血的神壇下的犧牲品。種族主義與槍支泛濫自建國以來便深深地扎根于歷史,它們在短期內也不會消失。2008年奧巴馬贏得該州初選時,龐大的多種族人群聚集在州首府哥倫比亞,高喊“種族不重要”,但什么都沒變。[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美警執法改革法案談判破裂,兩黨互相甩鍋
-
美國弗洛伊德案3名涉事前警察拒絕和肖文一起受審
-
拜登發聲:判決“看上去是適當的”
-
去年17歲的她拍下弗洛伊德慘案,如今獲普利策特別獎
-
呦,美反華議員有“大發現”:美國安顧問“通中”實錘
-
弗洛伊德案迎一周年紀念,趙立堅發問:美國改變了嗎?
-
一年過去了,紐約市長下跪9分29秒
-
拜登說“邁向正義”第2天,又一黑人男子被警察槍殺
-
“他瘋了”
-
拜登:系統性種族主義是“美國靈魂上的污點”
-
弗洛伊德案宣判,警察肖萬多項殺人罪名成立
-
“弗洛伊德案”開庭,涉事前警察試圖“洗白”
-
又有美國警察“全身而退”了...
-
終于,美國密西西比州升起新州旗
-
火速“上槍”
-
黑人遭警察槍殺引騷亂,美國費城進入宵禁
-
他被撤銷三級謀殺指控
-
美國“大眾點評”新功能:標記“種族主義”企業
-
美肯塔基州唯一黑人女議員被捕,罪名是“一級暴動”
-
華盛頓市長被起訴:BLM示威可以,教堂集會不行
-
-
· 美國黑人血案 ·
2012年,美國白人協警喬治·齊默爾曼跟蹤、槍殺17歲黑人青年馬丁。2013年7月13日,佛羅里達州法院宣判齊默爾曼無罪,全美各地立即爆發抗議游行。2014年7月,43歲的紐約黑人小販加納被鎖喉致死。2014年8月9日,美國18歲黑人青年布朗在弗格森街上被一名白人警察連擊數槍身亡。連續不斷的黑人被殺案中,殺人者都是白人警察,都被判無罪,這些引發全美爭議甚至騷亂的案件,牽涉種族歧視痼疾,以及由擁槍團體推動的、鼓勵暴力的《不退讓法》,直擊美國社會、司法和政治制度的核心矛盾。
-
他是NBA奏國歌時唯一不下跪的選手,受重傷后被噴“因果報應”
-
防私宅遭入侵,美國白人夫婦槍指示威者
-
白宮外,要建“黑宮自治區”
-
美國抗議的新畫風……
-
面對美國暴亂,英國首相打太極
-
執勤中手癢毆打黑人 不料是自家臥底
-
“我們只殺黑人”,美警察因這句話被革職
-
黑人孕婦報警反遭白人警官射殺,家中三幼童在場
-
達拉斯槍手逼得警察首次用機器人攻擊
-
去美國前,先看下這段視頻
-
美國天后碧昂斯的新專輯 邀請了這兩位母親出鏡
-
夭壽啦!碧昂斯居然“黑了”……
-
昆汀抗議警察暴力 警方:你靠幻想暴力的電影賺錢
-
黑人警官救助3K黨支持者 黑人網友心里不是滋味
-
警方說,不公布照片的原因是保護這位黑人的隱私
-
美駐華使館:我們的犯罪率一直在下降
-
他評美媒報道巴爾的摩:“去他媽的”
-
最新一期《時代》封面
-
巴爾的摩騷亂,普通美國人怎么看?
-
巴爾的摩:“反恐”基本靠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