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 Opinion more
-
科學知識的獲取90%依賴設備,中國進入加速追趕期
茍利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國家天文雜志》執行主編
中國研究天文的人員,相對整個社會還是比較少的。目前,我國有大約三千人專門研究天文,而美國達到兩三萬人左右。研究的人多了,那自然產出的成果就會相應地多一點。[全文]
-
面對某些網民的“質疑”,韋伯探測器負責人這樣說
瑪莎·里克亞利桑那大學教授、韋伯望遠鏡近紅外相機負責人
有些人認為偽彩色圖像或合成圖像不能代表真實世界,甚至沒有多少意義。也有人認為科學家可以利用原始數據進行研究,并不需要這樣的圖像,它們只是一種“公關工具”,可以吸引注意力并獲得更多資金。韋伯望遠鏡近紅外相機的負責人這樣解釋……[全文]
-
韋伯望遠鏡成果豐富,項目專家自己的解讀來了
喬納森·盧寧康奈爾大學教授、韋伯望遠鏡項目成員
這次展現的遙遠星系的圖像,并不是韋伯所能看到的最深處,實際上它的曝光時間還是相對較短。而研究行星光譜實際上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因為與恒星相比,圍繞其運行的行星非常暗淡。所以韋伯太空望遠鏡必須使用一些技巧,才能將行星的光從恒星中分離出來。[全文]
-
首張黑洞照片參與者:我們在盯著這些東西
返樸溯源守拙,科研鼎新
“事件視界”望遠鏡是第一個專為獲取黑洞影像的實驗計劃。它拍攝的不是黑洞本身的圖像,而是這兩個黑洞在光子捕獲半徑處(光子捕獲半徑稍大于“事件視界”半徑)所呈現的光圈和內部“事件視界”及引力透鏡下產生的陰影,以及快速旋轉和相對論波束效應形成的看起來像月牙形狀的圖像。[全文]
-
看完這幾篇“外星人”10w+,科學家坐不住了
左文文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大眾在看到“外星生命”、“防引力波輻射衣”、“神秘信號”之類的標題時,不妨先靜下心來,問問自己你希望從其中獲取怎樣的信息;然后點進去看看,注意文章來源、文章作者,順便可以看看他們其他的文章內容,判斷下可信性。千萬別一激動就立即轉發朋友圈了,讓謠言和誤傳的內容止于智者。[全文]
-
在南極冰層1公里下探尋中微子,有什么新發現
徐令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系研究員
新的發現發生在那遙遠的地方,在真正的天涯海角——南極極點,在千年凍結的冰原之下,有一座稱之為“冰立方”(IceCube)的中微子天文臺。2017年9月22日,該天文臺的計算機測試到了能量高達300Tev的中微子,它比人類最強大的日內瓦大型強子對撞機產生的最大能級還要高30倍。[全文]
-
阿根廷鎖匠成《自然》超新星論文作者 中國民科學著點
徐令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系研究員
業余科學愛好者也可以作為科學家的助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特別在一些現象觀察和數據收集整理領域,業余科學愛好者更是大有用武之地。在動植物保護、環境監測等和本文著重介紹的超新星觀察等方面,“民科”們甚至可以成為科學家得力的同盟軍。[全文]
-
引力波新發現,有兩臺中國望遠鏡的功勞
茍利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國家天文雜志》執行主編
中國有兩臺望遠鏡參與了此次觀測,一個是位于南極Dome A的50厘米的南極光學巡天望遠鏡(AST3),項目的負責人是紫金山天文臺的王力帆研究員。另外一個參與觀測的是硬X射線調制空間望遠鏡(又名慧眼)。[全文]
-
中國古代到底有沒有科學?
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長、交大講席教授
在20世紀初的一些著名中國學者看來,“中國古代到底有沒有科學”根本就不是問題:中國古代當然沒有科學。然而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許多學者極力主張中國古代是有科學的。于是兩派各逞利辯,倒是使得關于這一問題的思考深度和廣度都有所拓展。 [全文]
-
“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該怎么建,我和崔向群院士的分歧
陳建生中科院院士、天體物理學家
中國天文學界正積極籌備建設一架口徑12米的通用光學-紅外天文望遠鏡 (LOT),近期圍繞著12米望遠鏡的設計,國內天文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也有很多科學家表達了自己的意見。特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建生一份4000多字的長信引爆了中國天文圈。[全文]
-
12米光學望遠鏡爭議,應先看科學目標再看技術
陳昱光畢業于北大天文系,現在加州理工學院從事科研
從科學層面上來講。無論是在陳院士的信,還是在目前公開的多個文檔中,都多次提到,LOT 應當以通用型望遠鏡為主(這是關鍵點之一)。目前國內最大的通用型望遠鏡為云南天文臺的口徑2.4米望遠鏡,在口徑上落后國際水平上百年。建一臺通用型望遠鏡對于彌補缺口意義極其重要。[全文]
-
叒見引力波 30億年前一場用時0.1秒的大事件
中國科普博覽中國科學院網絡科普門戶
相較于此前兩次熱鬧的引力波事件,這次發現有什么重大意義?之前的兩次黑洞合并,最后形成的黑洞的質量分別為62和21個太陽質量。在這次探測中,人類又發現了49個太陽質量的黑洞,進一步確認了大質量黑洞的存在,擴大了我們對于黑洞的認知。[全文]
-
仰望星空總有新發現,今天說說ALMA
徐令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系研究員
采用間接方法觀察研究遙遠星系得到的信息畢竟有限,天文學家企圖直接觀察收集這些遙遠星系內部信息的努力從來沒有停止過。在智利高原上建造的世界最先進的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ALMA讓天文學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全文]
-
七顆行星在上,“宇宙參數”的變化令人戰栗
馬平媒體人,前工程師
劉慈欣的“偽語錄”提醒我們,千萬不要低估天文學和外星文明對人類社會的沖擊。七顆死寂的行星固然沒有發出任何信息,但就像軍隊派出偵察兵一樣,沒有發現敵人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效信息,絕不能隨便忽視。[全文]
-
“中國天眼”真的領先國際20年?
徐令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系研究員
在這幾天的一片歡呼聲中,有一種傾向值得引起關注。有些媒體報導:中國建最?!疤煅邸鳖I先國際20年;外國科學家參觀后也感到很震撼,“他們都很期待這個全世界最先進的天文設備能成為人類觀測外太空的利器,有新的科研成果出來?!边@樣的宣傳報導違背了實事求是的原則。[全文]
-
怎樣在飯局上談論貴州那個山一樣大的望遠鏡?
中國科普博覽中國科學院網絡科普門戶
它是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嗎?它即將拼好的“主動反射面”究竟是什么?除了科研價值,大型天文工程還能為普通民眾帶來哪些好處? 好了,聊完這三點,你在飯局上的知性達人形象估計就基本樹立了。閑言少敘,錦囊奉上。[全文]
-
霍金是個“營銷大師”,用微博來中國圈錢?
龍科多媒體專欄作者、行業觀察者
霍金的微博簡介稱,本微博由霍金團隊以及社交媒體公司Stradella Road共同管理維護,落款SH的內容均來自于霍金教授本人。而這家公司正是一個營銷商,經常為好萊塢在社交媒體上做宣傳,其中就包括《悲慘世界》和《被解救的姜戈》等大片,甚至還有《五十度灰》,你懂的。[全文]
-
下一道引力波大餐,正等著中國學者
蘇萌哈佛史密斯天體物理研究中心研究者,銀河系巨型氣泡結構發現人
我國也正在開展由中山大學領導的、雄心勃勃的“天琴計劃”,這是我國正在規劃中的空間引力波探測國際合作項目,是我國放眼基礎科學前沿的一次重要嘗試。我國還在計劃開展西藏阿里原初引力波實驗,將實現首次對北半球可見天區的原初引力波搜尋。[全文]
-
殺死了冥王星,他又找到了繼任者?
美國科學家周三宣布,在太陽系發現了“第九大行星”。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科學界不少質疑。完成這一發現的天文學家之一邁克·布朗,正是將冥王星逐出行星隊伍的“殺手”,也曾誤將自己發現的鬩神星視為太陽系第十大行星。這一次,是什么又鼓起了他的勇氣,喚起了他的希望?[全文]
-
6億美元,“看”不到“另一個地球”也很值
馬平媒體人,前工程師
人類作為一個整體,正處于“獨生子女兒童”的狀態。所以我們編造了各種宗教,設計了各種各樣的神,向人類施加各種各樣虛擬的寵愛,以鞏固人類生活于宇宙中心的幻象。這樣的幻象曾經有助于維護一個停滯的社會,但無助于解決人類發展的問題。[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填補研究空白!嫦娥六號挖回的月背土壤成分揭秘
-
火星地下或有大量液態水,“水量可覆蓋整個星球”
-
又邁出一步!中方“地球巨眼”中頻天線結構出廠發運
-
“7月24日至25日地球可能出現地磁暴過程”
-
中國科學家發現銀河系比想象中更大!
-
“一顆有臭雞蛋氣味的星球”,科學家首次在系外行星發現硫化氫
-
“宇宙巨獸”醒來,突然開始吞噬周圍物質…
-
愛因斯坦又對了: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黑洞邊緣“暴跌區”
-
太陽剛剛爆發近20年來最強耀斑,對地球……
-
今天上午太陽爆發強耀斑,對我國上空電離層產生影響
-
“中國天眼”已發現超900顆新脈沖星
-
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又一張偏振圖像來了
-
“這是太陽系中最不可能找到液態水的地方”,但……
-
能夠拍攝天體“彩色紀錄片”的巡天望遠鏡“夢飛”來了
-
科學家首次在金星晝夜側都直接探測到原子氧
-
NASA:45億歲小行星貝努表面樣本中富含碳和水
-
研究發現太陽系外緣可能存在未知類地行星
-
中國天眼發現脈沖星輻射新形態矮脈沖族群
-
海拔4526米,全國首座“零海拔天文觀測站”交付
-
土衛二上首次發現磷,這下6種生命基本元素全齊了
-
-
· 天文 ·
人類自古以來就對天上的一切充滿了好奇,生發了無數的想象,歷法的產生也與天文研究密不可分。天文學的觀測,推動了物理學的發展;而物理學的進步,為天文學家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工具。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天文學都是人類進步的最前沿之一。
-
罕見一幕!一對超大質量黑洞“共舞”
-
又搞“政治化”,美媒炒作“罕見天文事件遇上美政府政策失敗”
-
中國科學家精確測量!算出銀河系“體重”
-
非常罕見!21世紀僅有7次
-
“夸父一號”衛星觀測數據向國內外試開放
-
我國科學家新發現挑戰天文學經典理論
-
地球首位已知星際訪客獲確認
-
中國天眼發現迄今宇宙最大原子氣體結構
-
我國首部暗夜星空保護地方性法規將于明年1月1日生效
-
首張銀河系中心黑洞照片公布!它與上一張黑洞照片有何不同?
-
銀河系中心黑洞首張照片公布
-
武向平院士:未來我國將再造5個“天眼”
-
科學家發現黑洞吸積流風存在的直接觀測證據
-
霍金黑洞面積定理首次獲觀測證實
-
科學家首次證實銀河系在踩剎車:暗物質或使其自轉速度減慢
-
“中國天眼”新發現201顆脈沖星
-
中日合作團隊觀測到超100萬億電子伏特的伽馬射線
-
我國自主研發白光日冕儀首次觀測并獲得白光日冕像
-
“慧眼”新發現!這個“冕”竟能逃離黑洞
-
中外聯合研究團隊發現迄今宇宙最遙遠的原初星系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