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 Opinion more
-
全民宅在家,北京的霾又是從哪來的?
陶光遠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執行主任
“新冠病毒把環保專家們多年來所謂霧霾形成原因與機制重大研究成果擊得粉碎:初二起北京持續霧霾,請環保專家解答,到初五,已連續四天大氣重度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全文]
-
吉喆辭世,可能是寫在基因里的悲劇
傅士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外科學博士
CBA前任大前鋒吉喆因罹患肺癌去世。33歲作為籃球運動員而言絕對是黃金年齡。體能、技術和經驗都達到了最佳狀態。而且有著多年來系統化的體能訓練、合理的營養膳食以及球隊嚴格的戒煙限酒要求,那么,吉喆為何會死于肺癌這個“老年病”呢?[全文]
-
氣候大會放在“煤都”,霧霾大國能“洗白”嗎
世界說關注全球資訊,講述全球故事
煤炭行業的改革的確正在進行中,但相對緩慢,仍有大量人員依賴煤炭行業。而這些礦工及其家人構成龐大的選民陣營,即便政客想關閉煤礦,也不想冒著失去這部分群體選票的風險。因此在過去三十年間,每屆政府對關閉煤礦都猶疑不決,擔心可能導致的社會震蕩。[全文]
-
霧霾忽熱忽冷,治理別總跟著輿情轉
燕志華輿情專家,紫金傳媒智庫研究員、副秘書長
在傳播學意義上,霧霾是橫空出世的。2009年,位于北京北三環東北角的美國駐華大使館,開始“憂國憂民”地播報北京霧霾指數了。“霾”就此正式登上了中國的歷史舞臺。以“黑戶”存在多年的霾,在大眾傳播詞典里獲得了戶口,到如今,幾乎“言必稱霾”。[全文]
-
北京霧霾真的改善了?我用衛星遙感圖分析了一下
陳甫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副研究員
2017年剛過,氣象部門就給我們帶來一個喜訊,北京去年重污染日僅23天 PM2.5年均濃度同比降兩成。雖然作為一個北京人可以用親身體驗為首都大氣的改善做一份證言,但是作為一個遙感科技工作者還是希望用“有圖有真相”的方式來表達更有意義。[全文]
-
越挺蔡英文的地方霧霾越嚴重,還有這種操作?
濱哥哥一個寫文章的程序猿,政治觀察者,知乎ID:不愛雞湯的濱哥哥
現在北部空氣污染大多源自交通污染,中南部來自工業廢氣和摩托車排放,這已成為島內不少專家共識。由此可見,污染物隨著工廠而進行地域轉移,其生產過程中的廢氣排放才是臺灣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隨便就將空污的來源甩給大陸,根本講不通。[全文]
-
賴清德又甩鍋給大陸,臺灣網友勸他“行善積德”
洪鑫誠中國社科院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臺灣官員很清楚,七成“自產污染”的背后有龐大的財團利益及發展經濟的壓力。比起啃這塊硬骨頭,把鍋丟給大陸,轉移民意焦點,不是簡單多了嗎?但這顯然無助于環境治理。[全文]
-
板子都打在煤上,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倪維斗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
中國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巨大的進步,煤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今,由于環境的影響,尤其是PM2.5霧霾的污染,人們把罪魁禍首指向煤的利用,把屁股板全打在煤身上,實際上這是很冤枉的,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全文]
-
煤改電好,還是煤改氣好?
張佩清華大學經濟學博士
如果不補貼的話煤改電比散煤取暖成本更高,這主要是因為沒計算散煤燃燒導致空氣污染的外部成本,沒有對散煤征收環保稅、“霧霾稅”,散煤的價格是過低的。[全文]
-
環保整改成了場“運動”,誰的鍋?
杜建國獨立學者,專注產業經濟發展
為了治理霧霾,他們要求政府不惜降低經濟增速;等到政府如其所愿壓低了經濟增速,他們又說中國經濟要完了;自去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止跌回升,他們又說這不行,這加重了霧霾。他們到底要什么?[全文]
-
中國電動汽車不給力?走著瞧……
克勞斯·黑金歐洲博主,自由撰稿人
中國政府堅決推廣電動汽車,在這背景下,騰訊、富士康等聯合創辦FMC,從寶馬、奔馳、谷歌和特斯拉挖來一流的汽車設計師。他們將設計一款中國制造、全球從未有過的電動汽車——像德系車一樣性能強大、結實耐用,像硅谷新事物一樣時髦新奇,像中國產品一樣適應大眾需求、價格合理。[全文]
-
春節返鄉,竟藏有這么多預兆
王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執行主任
賈晉京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長
春節期間,人大重陽研究院設計了一份訪談提綱,涉及2016年百姓生活的變化、群眾最關切的熱點及對未來的展望等問題。在匯總分析1039份回答后,研究者發現,國人2016年的生活中潛藏眾多預兆。也許,多年后的歷史著作回顧2016時,會稱之為社會生活巨變之年。[全文]
-
燃煤污染農村包圍城市,央視節目里有句大實話
伯通虎嗅首席評論員
央視節目中,王主任說了句大白話——“北京所做的事可能很精致了,但是河北這邊老百姓很多剛滿足于溫飽,剛自己蓋了一個房子,剛不再燒暖炭了,然后自己家冬天買點煤來采暖,不可能說老百姓污染空氣了,不應該采暖了,這肯定是不行的。”[全文]
-
和新西蘭人講霧霾,我都沒脾氣了…
魔王旅居新西蘭自由撰稿人
電視上正播放國內霧霾的新聞,我跟一位對中國向來有偏見的英國移民二代說:“看這空氣污染,我走前還不這樣”,沒想他關注的是“中國發展得這么好,好多高樓啊,真不錯!”在他看來,看在經濟發展的份上,還是別抱怨霧霾了。[全文]
-
霧霾肆虐的鍋真該讓“工業黨”背?
馬平媒體人,前工程師
很多北方人覺得近些年霧霾日趨嚴重。親身經歷告訴我,霧霾從小就已伴我左右了。不少民眾和媒體把霧霾歸因工業化帶來的負面效應,但又如何解釋工業化不如中國的外蒙和印度的霧霾重于中國?很多人忽視了,“冬日暖屋”這一被發明的“傳統”乃是霧霾的重要推手。[全文]
-
從印度霧霾里,我們能學到什么
地球知識局地理+人文+設計,全球視野新三觀
中國人對空氣污染深惡痛絕,但這絕不是中國一家之痛。幾乎所有的發展中國家,包括發達國家的早期資本積累階段,也都要經歷這么一個糟心的時刻。覺得實在氣不過的人完全可以看看我們鄰居——印度。這個開掛民族的環境保護做得也挺不夠意思的。[全文]
-
愛談環保的城市中產造了多少污染?
于文林北京大學法律碩士
近日來,“霧霾”一詞又雙叒叕上了各大媒體頭版頭條。成都的不少中產人群則將矛頭指向了距離成都三十多公里的彭州石化基地。這個巨型項目投資三百多億元,現在卻被許多人指斥為“禍國殃民”。事實的真相是:既愛講環保,又愛開車的城市中產階級,可能是對城市環境污染“貢獻”最為顯著的群體之一。[全文]
-
中國增長模式不可持續?從云南臨滄考察說起
杜建國獨立學者,專注產業經濟發展
近幾年,部分輿論一直在向社會灌輸:隨著經濟高增長和工業化的推進,中國的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惡化,中國的發展方式根本不可持續。然而,筆者最近在云南、西藏等地的考察發現,現實正一步步擊破這些似是而非的謊言。[全文]
-
發現霧霾并不主要來自中國,韓國人懵了……
芮曉恒觀察者網駐韓國特約作者
韓國媒體在報道霧霾時,言必稱“來自中國的”,"北京空氣這么差,韓國離中國這么近,韓國霧霾當然是中國惹的禍"。今年以來,隨著韓國國內污染源調查數據的流傳開,才使得輿論和民眾大吃一驚,原來韓國國內因素才是“主犯”,中國很可能是“躺著中槍”。源頭是一筆糊涂賬,就更談不上對癥下藥……[全文]
-
康熙、乾隆都死于霧霾?呵呵
額爾瑾歷史發燒友
據臺媒報道,澳門醫生出書稱,康熙、乾隆等多位清帝都可能死于霧霾。明清時期的空氣確實不怎么樣,空氣污染也比較嚴重,這與當時城市化發展以及人口密度高度集中不無關系。但是……[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霧霾卷土重來,加劇印度新德里新冠疫情
-
山西2月15日PM2.5平均濃度達“有史以來采暖期最低值”
-
大范圍PM2.5污染出現,69個城市預警重污染
-
我國實現對500米以下“近地霧霾”高清探測
-
國家衛健委:建議中小學、幼兒園配置空氣凈化器
-
55城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
-
叢林大火致PM2.5爆表,悉尼人一天“抽了40支煙”
-
空氣這么“毒”,為啥那么多印度人不戴口罩?
-
巴部長:我國霧霾污染,因為印度燒秸稈
-
韓國霧霾濃度達今秋最高,韓媒稱因中國北部沙塵暴
-
韓媒多年堅稱霧霾來自中國 終于有人看不下去了...
-
我國成功研制新型“探霾”激光雷達
-
潘基文:韓國要與中國攜手治霾 而不是玩指責游戲
-
韓媒將霧霾歸因于360萬家庭鍋爐
-
霧霾天要吃烤五花肉!韓國媽媽說的
-
韓外長稱霧霾嚴重確有中國原因 中方再回應
-
中國學者研制出可凈化室內霧霾的“智能窗紗”
-
泰國用無人機噴糖水治霧霾 遭質疑
-
中美科學家發現中國霧霾“新兇手”
-
北京大氣污染竟是源于香水發膠?
-
-
· 霧霾天氣 ·
一場霧霾鎖住了整個城市人的好心情,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關心這樣的霧霾天氣究竟是如何發生的,PM2.5數據成為縈繞在國人心頭的“霧霾”。在現代人越發重視環境問題的背景下,空氣質量的議題就這樣被推到了輿論的最前臺。
-
印度的神都無法“呼吸”了
-
外籍院士團隊研發防霧霾紗窗 稱可過濾95%的PM2.5
-
南部霧霾嚴重 龍應臺:在臺北做決策的人搬來吧
-
這項專利申請人:嘲諷我的人,好好去看一下發明內容
-
1500萬人煽風戰霧霾,這樣的專利真能通過?
-
印度重霧霾致13車連撞,前車乘客剛跑后邊車就撞過來
-
孫藝洲反映哈市焚燒秸稈污染嚴重,環保局回應
-
韓國政府要賣空氣給中國,你買嗎?
-
沙塵污染爆表 北京部分地區PM10破2000
-
李克強再發話:集中攻克霧霾,該花多少就花多少
-
李克強:兩彈一星都研究出來了,霧霾成因課題必須攻克
-
院士建議攻克霧霾形成機理 李克強:誰攻克 重獎誰
-
4層級5000余站點 環保部欲“精準治霾”
-
北京書記:有信心推進大氣治理 不要過多消極和報怨
-
臨汾二氧化硫濃度第3次破千 這次還是沒發預警
-
河南中醫大免費發中藥防霧霾:體現對學生關心
-
學生舉報頂霾上課 校方稱從繳話費處查到舉報者
-
媒體:“APEC藍”說明霧霾可以解決 該亮劍了!
-
“大鳥”餓暈在田間 專家:霧霾太重覓食難
-
今年首個大霧紅色預警 北京、山東等地能見度低于5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