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動態 more
-
中國論壇參與舉辦中英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
-
中國要改變CPTPP規則?很明顯有人多慮了
-
研究病毒起源的應該是科學家,而不是間諜
-
【南海真相】美軍機對華抵近偵察,新特點及風險
-
“亞洲的共同愿景:多元與共通”
-
觀察者網專訪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中國人嚇不倒,不怕什么“實力地位”(視頻)
-
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中國人嚇不倒,不怕什么“實力地位”
-
湯蓓:新冠病毒溯源,該做的中國政府都做了
-
中國是北約的機會,不是挑戰
-
“自由國際秩序”只是西方的自戀
-
如果中美90%都在競爭,則很難在10%上面合作
-
中國維和部隊不是世界警察
-
中美歐大國關系將走向何方?
-
中美開心相處不現實,湊活過下去就行
-
推動人工智能治理與國際合作 促進建立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框架
-
崔天凱:英語里“價值觀”是個令人困惑的詞
-
前國務委員戴秉國等出席 “世界秩序”線上國際研討會
-
拜登的南海牌可能打得更有“章法”
-
大國推動多邊主義要有犧牲的準備
-
在中國眼里,公平正義是普世價值
-
-
專家觀點 more
-
印度不能繼續用邊境沖突來界定兩國關系的走向
中印關系要向前發展,最重要的是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如果印度政府想用邊境問題來束縛甚至綁架中印關系的未來,這無疑回到了拉吉夫·甘地80年代末訪華之前的中印關系的狀態。[全文]
-
烏克蘭戰爭將加速地緣政治自西向東轉移
諷刺的是,北約越受歡迎,歐洲越不安全……如果北約最擔心的莫過于俄羅斯使用戰術核武器發動進攻,為什么要不斷挑釁,去戳普京的眼睛呢?歐洲只有一如既往同俄羅斯合作,才有可能安全。[全文]
-
是時候要求美國、北約和俄羅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了
最關心美國核政策的是美國的盟友,他們擔心失去美國核保護傘后本國的安全。但基辛格常說:“大國不會為了他們的盟友而自殺”。[全文]
-
氣候危機的警示:中美應確保共存而非極限競爭
即使習主席與拜登的會晤標志著一個分水嶺,但是在某種程度上,當今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共存比冷戰期間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的共存更加困難。冷戰時期,美蘇之間的共存有著明確界定的勢力范圍,但是現如今中美之間甚至都沒有緩沖區。[全文]
-
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的正確之道
正如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反復指出的那樣,中國一直是阿富汗的友好鄰邦。我們始終尊重阿富汗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支持阿富汗人民自主決定國家命運和選擇的發展道路,從不干涉阿富汗內政,堅定奉行面向阿富汗全體人民的友好政策,為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發揮建設性作用。[全文]
-
中國主導西太平洋,已經成為現實?
但是,無論這些數據多么驚人,得出21世紀會是“中國主導的世界秩序”的結論是不可取的。事實上,即使在中國的大本營東亞地區,中國也尚未取得完全的主導地位。[全文]
-
美國哪些一相情愿的預言落空了
美國政客和學者的預測之所以落空,主要原因是基于美國的發展經驗、美國的思維來判斷中國的發展。他們還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勢和偏見:即只有按照西方的發展模式才能成功,中國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因而是不會成功的。[全文]
-
美英澳“三方安全伙伴關系”,敢回答這七個問題嗎?
美國白宮“變換大王旗”,“美國至上”主義卻并沒有改旗易幟。新一屆美國政府一再強調“基于國際規則的國際秩序”,標榜自身秉持國際主義外交理念,還在聯合國大會上大談多邊主義。但事實卻大相徑庭,拜登說,“美國回來了”。現在看,是“美國至上”回來了。[全文]
-
中國申請加入CPTPP彰顯其對貿易和改革的承諾
盡管由于政治和經濟上的重重阻撓,中國實際加入CPTPP的可能性不大,但這對世界和中國社會來說都是一個強有力的聲明。中國向世界表明了自己對進一步開展國際經濟合作持開放態度。[全文]
-
“極限競爭”距沖突僅一步之遙
盡管幾艘核潛艇可能確實會使北京的決策復雜化,但它們改變不了大局。對澳大利亞來說,平衡術可能太難學,從歷史上看,澳大利亞士兵大多是作為嘍啰去打“大哥”的仗。[全文]
-
新西蘭對華,從爭創第一到徘徊猶疑
中新關系變得更趨復雜和嚴峻,美國和澳大利亞對新西蘭的壓力不斷加大,新西蘭能否真的從本國和中國的共同利益出發,理性把握和處理中新關系,中新關系到底如何發展,未來發展總體態勢如何,兩國關系持續演變將對地區和國際事務造成怎樣的影響,還需拭目以待。[全文]
-
非洲搞基建,會陷入“債務陷阱”?
簡單地套用中國的經驗或者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模式,這一方法并不會奏效,這種綜合性轉變要求不同的國家在不同條件下實現多樣化轉型。因此,以一個可持續性的增長目標為指引比遵循固定的模式更重要。[全文]
-
中埃建交65周年:兩大文明古國歷經的外交風雨
1956年中國與埃及建交后,國際舞臺風云變幻,兩國關系不無坎坷,但政治互信不斷加強,合作領域不斷拓寬的大方向始終未變?;ダ糙A的伙伴關系櫛風沐雨,歷久彌堅。今年時值中埃建交65周年,中埃雙方將朝著新時代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共同努力,把中埃關系打造成構建中阿和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先行先試樣板。[全文]
-
拜登的計劃沒法實現,最好是和“一帶一路”融合
隨著美國的絕對優勢逐漸消失,盡管拜登G7期間提出了“重建更美好世界計劃”(B3W),但比起中國的“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拜登的計劃已經遠遠落后且毫無希望達成,未來的大勢所趨仍舊是更高質量、廣義上的“一帶一路”。[全文]
-
美國是如何利用其亞洲盟友與中國展開大國競爭的
以史為鏡,我們不難發現,亞太地區有一個長期存在的共識,即該地區的經濟增長依賴中國的發展,而安全方面則依賴美國。但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日益增長的全球影響力不可避免地挑戰了美國對亞洲盟友安全承諾的基礎,即二戰后建立的同盟體系。[全文]
-
中美海軍頻頻相遇,如何避免誤判?
從2019年10月1日到2020年9月30日,美軍以軍事行動對“全球19個不同聲索國提出的28項不同的過度海洋聲索”提出了挑戰。因此,一個簡單的問題出現了:如果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好的,你美國為什么不批準它?如果不是,你為什么要以它的名義挑戰別人?[全文]
-
舍曼最好帶上誠意,如果想來上課我們不吃這一套
安克雷奇會談這場外交會唔成了拜登政府面對美國公眾(包括共和黨人)對華強硬立場的秀場。美國通過這場會晤向其國內民眾傳達的意味和信號非常清晰,即美國的意圖是通過安克雷奇會晤在人權問題上給中國人上一課,根本不是為了改善雙邊關系。[全文]
-
專訪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談當下中美關系
7月9日,恰值基辛格秘密訪華50周年紀念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北京接受觀察者網國際外交欄目特邀主持人、中國論壇執委韓樺專訪,就當前的中美關系的熱點問題發表意見,并展望未來兩國關系發展路徑。 [全文]
-
任何國家都不應以“世界領袖”身份在國際社會頤指氣使
面對時代的風云變幻,各大國須增強使命感,以推動人類社會共同發展與進步為已任。那種堅持冷戰思維、強權政治和集團利益的帝國式大國外交,以及試圖打造亞洲版北約以遏制中國和平崛起的新冷戰行為,無益于地區穩定與和平,不利于大國關系重塑和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全文]
-
放下“受害者”意識,中國走向博大寬廣
受害者意識可以是一張牌,打得最好的也許是特朗普,他曾說過:“想想吧!有誰能比我受到的攻擊更多呢?”作為當選總統,他誤導了美國選民,讓他們相信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正“哀鴻一片”,而他可以“讓美國再次偉大”。[全文]
-